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

时间:2020-07-12浏览:31826

  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 现有教师22名,其中正教授、博导9名,副教授8名(博导2名),讲师/助理教授5名。教师中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(谈和平)、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(谈和平)、**特聘教授1人(帅永)、国家优青获得者2人(易红亮、帅永)、青年**1人(帅永)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(夏新林、易红亮、帅永)、霍英东基金获得者3人(谈和平、夏新林、帅永)、龙江学者2人(齐宏、赵军明)。在学科上该所隶属于工程热物理学科,1984年和1993年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,是“航天热物理”科工委重点学科。2007年,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,教育部学科评估情况: 7(2009),7(2012),A-(2017)。

  研究所一直从事以光热辐射特性及传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,在基础研究方向全面深入,是国内从事光热辐射特性及传输研究最全面的研究单位,包括:热辐射特性与传输机理、多模式耦合传热、微纳尺度热辐射、耦合传热与热动力学、热辐射逆问题、光热辐射物性测量方法等。在应用研究方面,以新能源和航空航天为特色,包括:太阳能高温转换与储热、目标与环境光谱辐射特性及杂散光、飞行器热分析与热控制、热隐身技术与辐射特性调控、防隔热材料与结构耦合传热等。先后完成了多个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、CCD相机的杂光分析,星敏感器遮光罩的优化设计;目标的红外热像理论建模,红外光谱特性研究等。

  研究所作为核心支撑单位先后入选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、“红外热辐射特性及其传输机理”教育部创新团队、“热辐射传输与流动控制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、“热能动力类技术基础课程”国家级教学团队、“空天热物理”工信部重点实验室,在光热辐射特性及传输领域的研究成果突出,处于国内和国际领先地位。

  近十年来,研究所先后承担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项、面上项目38项、973计划项目8项课题、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、总装预研基金项目多项、基础科研项目7项、航空航天及大公司合作项目多项。出版学术专著4本,参编3本。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0余篇,其中SCI收录500余篇,EI收录400余篇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,已获授权50余项。作为唯一完成单位,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、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。

  研究所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,其中,博士主要就业去向包括高校、航天一院、三院、五院、国外深造。硕士主要就业去向包括:航天部所(501部、502所、508所、二院二部、207所、上海801所、西安11所、7院北京研发中心等),中科院(空间中心、光电院、上海小卫星、长光所等),航空(沈阳601所)、船舶(703所),核工业(核动力一院、中广核等),电信(华为公司、中兴公司),冶金、电力部门,外企(美国卡特彼勒、贝尔卡特等),以及出国(MIT、纽约州立、卡耐基梅隆大学、南洋理工、法国、德国等)。



联系人:

陈学   15124528536,hit_chenxue@hit.edu.cn

潘庆辉 15104565740,panqinghui@hit.edu.cn

更新时间:2022年6月23日